关于“勾引媒体炒作13种办法”的想法

新华网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这篇 “把网言网语做成新闻要好好掂量”

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网络签名”和“韩医”申遗的情况表态,这次“网络签名”活动,因其否定历史、违背科学,激起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强烈愤慨。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新京报》11月1日)沸沸扬扬的“取消中医”风浪,真正签名的只有

138人!这可是此前报道中一个很少被提及的数字。此前,我们看到的都是“网上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已经达到上万人,而且主要都是卫生领域的人”的报道,而“万人签名”的信息从网络走上报纸,之后再次传回网络,曾成为一些知名新闻网站的头条信息。大家像模像样地讨论,有的地区甚至开了专门的研讨会。

互联网进入我国十多年来,已经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很多报纸、电视媒体都开始关注网络上的声音,有的甚至专门开设了网络新闻板块,设有专门的网络记者。网络上的风吹草动,很快会被传统媒体做成新闻,但由此派生出了新的新闻伦理问题:平面媒体该如何报道网络信息?当网言网语走下网络的时候,我们如何去伪存真、除其糟粕? ……………………

文章的后半部分提到一篇网络上流行的文章《勾引媒体炒作的十三个方法》,我在这里找到了这篇文章。我大概看了看,发现这篇文章的“读者”和“实践者”倒是很多,那《扬子晚报》基本都是这些东东。我们倒也可以学学一些吸引人的说话方法,但是我觉得我们应当做的是:学会鉴别和抵御不良炒作。从上面文章中所介绍的“取消中医”问题可见一斑。前些日子看《文化访谈录》探讨讹传新闻的问题,举了一个例子(倒也是真事):一位残疾歌手某日被看到进入当地的看守所,第二天小报上就出现了“×××为何进入看守所”的文章,然后网络上多家媒体相互“转载”,都说“据可靠消息”,渐渐就演变成了“×××深夜被传讯?”,过了四五天就变成了“×××犯了什么错?”,最终版本是“×××参与不良活动,深夜被公安机关抓捕”。而最后这位歌手只得出来说明:“那天××看守所邀请我去为劳改人员演唱,用我自己残疾而自强的经历来勉励他们。”

《勾引媒体炒作的十三个方法》
一、最好的广告是新闻

广告教皇奥格威说,广告是一种纸上的推销术。虽然处在在没有电视和广播的年代,但他它十分清晰地说明了广告学里一个最基础的概念——广告是什么? 广告是一种推销的方法,是写在纸上的一门艺术。

平面广告也好,影视广告也好,搞活动也好,它们无非是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是表现形式,就必然要有被表现的东西,什么是被形式表现的东西——我们认为是策略,而非很多人认为的创意。创意可能是一个很生动的点,但它依然是表现策略的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要从北京到上海去,要达到这个目的地,坐飞机是一种办法,坐火车、坐汽车、骑摩托、骑自行车,甚至挂在导弹上发射过去,在理论上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如何选出一条既经济又现实的办法?这就是通过策略。有之后,比如决定了坐火车,你是卧铺去、硬座去、软卧去或者站着去,或者趴在车箱外去,这才是创意的问题。

那么,针对本土市场,如何才能做出真正有效而又出色的广告呢?总结本土,我认为最好的广告是新闻。

众所周知,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接触无数与个人相关的信息,神经已经麻木。加之,普通消费者天生对广告的反感,这使得即使广告放在眼前,绝大多数人也会视而不见。更何况那些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的广告,消费者会过滤掉,一般只看新闻了 。

因此,利用新闻事件(舆论热点),制造新闻和舆论热点,借题发挥、借力打力,集中优势兵力,单点突破,我们必须保证每一条广告(新闻)的醒目性。这种醒目性,在新闻中中,它体现在你的标题和内容上。是利用一种转移论题或概念的手法先让媒体关注,后传播给社会公众或消费者。

随着报业、电视台的竞争加剧,花样翻新,谁的新闻、节目不出彩,就无法吸引观众,那么在竞争中,很快就会被淘汰,许多报社的记者如果每天交不回5篇稿子,就甭想见到编辑,所以,我们做策划的要有义务去“帮助”记者们,勾引起媒体的关键是人为制造兴奋点,只要,勾引成功,记者上钩,他就会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因此我提出:新闻是需要策划的,媒体记者是需要“勾引”的

二、、勾引媒体进行炒作的13个的方法

1、 悬念式炒作

悬念式勾引的前提有两条:一,要提炼一到两个所谓核心、神秘的卖点,二、根据进度,慢慢抖包袱,所有的资料不要一次放完,说一半留一半,让消费者留下想像的空间,神秘的猜想。

例子:

(舒国华)哈慈双卡通:2003年八月(建议写上操作主题手法)

(舒国华)手机黑客王

2003年诺基亚推出手写6108手机

2、 落差式炒作

用一些很熟悉的东西,在平常人头脑中产生了相对的思维定势,当一旦打破这种定势,人有如在太空的失重感,将原有支撑的桌腿摇掉,重新安上新的桌腿,这种勾引要有平中见奇的功夫,善于提炼普通的素材,让媒体耳目一新。

这种勾引媒体作得相当精彩的是策划人刘学海先生的选系列落差式策划。代表作:

选趴耳朵:

选孕妇美人:

民招官:

3、 傍名人炒作:为了快速出名和达到一些商业目的,不异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来傍到一个名人来制造事由,吸引媒体上勾,自己随名人而出名和达到目的。

莱温斯基与克林顿绯闻,全世界都知到了莱温期基。

周璇与张铁林

四川泡菜,打张艺谋牌

张玉与黄建中绯闻

现代人酒借张萌

4、 最(第一)系列炒作

新鲜的事物往往是让人们记得最深的,跟风者,将不会引起更多注意,只会带来更多批评与冷眼,人们只会记住第一。

长城世纪跳

飞黄河

老中医绝食60天(碧峰峡)

重庆德庄第一大火锅

5、 反向式炒作:大自然和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为了吸引人们的好奇心理和打破传统规律,策划者反其道而行之,冲破人的贯性思维方式与人的定式规律相背驰。

民招官:

(舒国华)小灵通不掉线芯片:

98山西假酒案,古井首先出来建立白酒诚信联盟

家装游击队事件(绵阳日报)8。7

6、 双簧式炒作,正反意见

当新闻登出后,热度不够,就要安排所谓的正反媒子向报社打电话,以此达到正反高温。高度的让社会公众注意,从而达到炒着目的。

50万拍卖酒

7、 争议式炒作:

中国人的窥隐私、色、情、仇富心理等,在法律的空白、道德的边缘,形似徘徊,引发争论,从人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空白之处做文章,似乎是违法和违背人的伦理道德但没有确的法律条文。

云南女体盛

牛奶浴

50万豪华大餐

人奶宴

金箔酒

(舒国华)手机休息站

喝涂料:(小狗喝涂料,老总喝涂料,(秦全跃策划)

9.揭黑幕炒作

1,揭他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本质,不惜揭露行业黑洞,用它人的缺点突出自身的优点,实质是一种对比形式,别人黑在何处,而我……..,让社会公众对黑洞痛恨,对自己认可。

新天葡萄酒揭露葡萄酒洋垃圾

奥克斯空调成本白皮书

奥克斯空调技术白皮书

(舒国华)特价手机黑幕(中域通讯)

2,揭自己:主动揭示自身的缺陷,避免对手攻其弱点,在消费者心理树造较好的诚信,勇于承认错误。

海尔( 写大体内容 )

10.借势炒作:借人们关注的焦点,顺势搭车,让更多的人认识,关注自己,以此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借自己某一点让消费者注意自己,知道自己。

借势:

(蒙牛借神五上天)

奥运

非典捐款(蒙牛、古井)

借事:

中国移动遇难船

大学生井冈山迷路

11.欺骗式(虚实)炒作

这种炒作先抛出一个不存在、不合理的、违反常规的事情,吸引媒体注意,然后当媒体发现上当后,开始有争议。但要注意美誉度的损害,要以圆满的形势结束。

案例:龙泉纸桃花

让难以对外渲染的殡葬业独辟蹊径,一举成名。长松寺集团4万元“假桃花”报春广告引来万众瞩目,一场“天上人间共团圆”漂亮收场。一个季度促销近千万。

雪花95年进入成都,1月1日有雪花:

12.叫板式炒作(设擂台):叫板某知名人士或产品,设下擂台,从而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注意,让媒体关注、报道结果,让自己变成可读性新闻。

迅捷2000年手机电池70元

tcl拿到p4芯片后对公开向联想叫板

13.扩大痛苦(快乐)深挖式炒作:将自己的失败(成功)以探讨的形式向外推荐。吸引媒体的讨论与关注。让人们记住这一现象,达到炒作目的。

举例:

以上方法在一个炒作里面,一般是复合用的,随着炒作节奏的推进,方法会不断变化,

其实,归根结底,勾引媒体炒作只是一种提法,它的核心概念就是——吸引媒体记者的眼球,才能吸引大众或者分众的眼球。让媒体免费传播自己,达到让消费者关注、了解自己的目的。

三、炒作之外需要落地

在这个基础上,我总结了以上13条法则,或许并不全面,但肯定十分重要。在自己及周围人多次实践中,它们被反复应用。而且在确实行之有效的前提下,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应该说,它们构成了勾引媒体进行炒作的核心内容。没有人规定勾引媒体新闻炒作是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应该是什么样的。

勾引媒体炒作的的本质是“卖货”,那么,什么样的炒作可以卖货,什么样的炒作就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勾引媒体,做炒作,可以多种方法嫁接使用,创新勾引,千万不要被形式束住手脚和思想,或者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快感,追求轰动效应,而忽视最本质的东西。否则,是很难成功的,

同时避免出现“头重脚轻”,重视高空热炒“品牌”,忽视通路建设,品牌成为无源之水,如果只有炒作雷声响,不见市场动销的雨点下来。没有踏踏实实的通路建设,没有真情实意的消费者沟通,渠道不清晰,终端看不见,消费者既不能“冲动消费”从而诱惑购买,也没有促销活动逐步培养忠诚,大多数炒作的结果,都是一阵热闹之后,终归于剧终人散!每一个成功的企业,从市场布局、通路建设、广告表现、入市节奏、促销安排等等,统一谋定而后动,但是一旦启动,千均之势无人能够撼动,所以勾引媒体进行炒作的拉力必须与市场动销的推力要协调,适应。

真诚地希望,这篇抛砖引玉的文章能够给那些和我一样曾经困惑,而且现在还在困惑中摸索的策划同行们一些启示,并且非常乐于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因为,中国的策划业确实太需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勾引媒体记者进行炒作的独特道路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