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转自wfanc.com,说说我的感受吧,当时在这次地震过去一天之后我才从电视得知这件事,因为学业紧张,平时没有太多时间管网站,当时发现网站基本无法访问了。后来新闻传出“地震丢失上万COM域名”的消息,好像包括CCTV都那么说,我自己感觉差不多,因为确实域名数量极多,其中到期的域名自然很多,毕竟事情来得太突然。下面的一条信息倒也
比较真切,但我要说几句,在CN域名暂停名单和删除名单中,每天的CN域名删除数量在1500左右,而这还只是被人丢弃的,同时根据CNNIC的第十八次互联网统计,中国的com域名和cn域名拥有量相当。因此可以推断,国内每天被删除的com域名也在1000以上,那么这样看来,一次地震的主要影响在10天以上,那么上万的COM域名的确是“丢失”了。如果按到期(包括及时续费的)来看,那么何止上万,应当上十万!不过,这些都是“故意”丢失,是被人抛弃的。现实之中的确有不少网站管理者不注意时间、不管理邮箱而产生“域名丢失”,但这不能怪到地震身上。总得来说,真正由于长时间忘记续费而到了“紧要关头”意识到了之后偏偏来了地震的情况,不应超过1000。
而对于作者在文末说“又恢复了几成几成”是虚假的这种言论,我也不是太清楚,但是那随后的近半个月之中,我的网站的确是慢慢变得速度快起来的,大概10天左右就可以比较顺畅地浏览了。我想,这次事件关键还是让我们更加注重网络安全。
令狐达:谁在制造地震丢失上万COM域名的谣言
近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通过国内纸媒网媒迅速传播。据称,由于海缆中断导致中国域名注册商无法和美国的域名注册服务器进行通信以及续费,导致上万个域名“丢失”,未来几周内还将有更多域名损失。
最初听到这则消息时,笔者不仅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笔者也曾经注册过国际域名并且多年续费。按照正常的程序,在国际域名到期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之前,国内的域名注册商一般就会多次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续费通知。当然,从注册商的角度来说,续费可以稳定其业务收入,因此在这方面其实很积极。对于注册用户来说,即使很少有机会查询国际域名数据库来了解自己的到期时间,一般通过注册商的通知一般也不会遗漏续费。
所以,从26日晚间台湾岛南部海底地震引发光缆折断开始到通讯初步恢复,其实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加上一个多月的过渡期,地震对于域名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笔者访问的几个注册商网站也称,中断几天之后即恢复了注册和续费等业务。
终于,一月六日的英文《中国日报》以“中国业界否认大量域名丢失”为题进行了辟谣。据称,北京某个纸媒的“上千域名损失”报道引述CNNIC官员的消息。但是,《中国日报》一月六日向CNNIC寻求证实,但该机构表示,从未向媒体作出“上千域名损失”的表态。
《中国日报》引述中国一家知名域名注册商专家的话说,域名大量损失“理论上有可能,但是现实中很少见”。这位专家表示,即使是在域名有效期过去之后,这个域名不会马上被别人或者其他机构抢注,而是将冻结一到两月,在此期间只要续费仍然可以拿回。这位专家表示,自己从未看到有大量域名损失的现象发生。
鉴于《中国日报》的权威性,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判定“地震丢失上千域名”基本上是一条假新闻。
一场地震以及所引发的海底光缆中断事故不仅在揭露了许多谎言的同时,也滋生出更多的谎言。
事发后人们发现MSN中国、雅虎中国等业务并未像之前承诺的那样将一些服务器搬迁到中国,从而导致一些服务陷入崩溃。从27日开始,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对外老生常谈“紧急预案”,并号称越洋通信又恢复了“几成几成”。直至今日,笔者所在的城市可以访问到的英文网站屈指可数,和运营商放言的比例并不相符。
由此说开去,铜线、双绞线、微波、光纤背后的高技术革命让人类之间的信息沟通达到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这种工具的提升可能降低了信息传输的速度或者信噪比,但信息“质量”所取决的因素却和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并未发生变化。
面对这种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器物操纵者的人类,是否也可以少一些说谎的勇气,让这些铜线、路由器、海底光缆运载的“0111000101110000”中多一些真实,少一些虚假。